政策,让教育更美好;数据,让决策更可靠。2019年10月29日上午9点,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在物理楼445室举行了2019年校庆第一场学术报告,为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8周年献上学术之礼。宏观院副院长钱冬明、数据决策中心副主任刘欢、博士后夏彧、赵宇阳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展开汇报,宏观院院长助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皛主持报告。
钱冬明的汇报主题为“决策:从数据背后的秘密开始”。报告围绕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研究思路展开,将决策分为呈现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决策三个步骤,并结合国家教育决策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工作,提出避免孤立地分析数据、追踪异常数据、验证舆情三个思考点,揭露了隐藏数据秘密的原因,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服务。
刘欢的汇报主题为“清晰:现状可视化研究”。数据可视化是对信息的编码和呈现,往往被用于表述某种状况,使人们获得清晰的认识,报告简要回顾了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历程,并以著作销售额、校园卡充值额、教师数据图解等为切入点,介绍了数据可视化在宏观院工作及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数据可视化在使用细节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夏彧的汇报主题为“不是读书的料?——家庭背景、能力信号与中国农村青少年高中入学决策”。报告主要分析了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业能力与高中入学决策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将能力信号效应引入教育分层研究中的理性选择模型,针对家庭背景如何通过影响子女学习能力而影响其高中入学选择、学业能力对高中入学的作用在不同家庭有何差异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赵宇阳的汇报主题为“情商与逆商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汇报首先就情商、逆商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针对256名中国成年人开展的网络问卷结果显示,当人们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事物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以及对自己及生活具有较强的接纳性时,人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
最后,宏观院副院长郅庭瑾总结发言。她指出,这是我院举行的第二届校庆学术报告,汇报内容丰富,学术、科学意味强。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宏观院全体人员能够继续保持优良传统,更加明确自身的智库定位,凸显特色;紧密结合教育研究与系统建设,加强科学决策;树立成果意识,丰富成果转换形式,聚焦国家需要,瞄准学术前沿,共同努力建成国家教育决策研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