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动

更多>
  •   12月13日下午,华东师大第20期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一行40余人到宏观院调研。  宏观院执行院长柯政首先对第20期青干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全体学员对宏观院进行了实地参观调研,柯政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宏观院在学术、资政、社会服务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随后,柯政院长为学员们作题为《卓越服务中追求卓越:〈纲要〉学术版研制的启发》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术版)研制工作的大致历程,指出研制《纲要》学术版是学校服务国家的一个重要机会,但机会是靠前期不懈努力争取到的。接着柯政重点介绍了课题组是如何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种挑战困难,做到卓越服务。最后,报告分享了在卓越服务的过程中,让学校、团队、个人获得重要发展的生动案例。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报告由青干班学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振华主持。
  •   12月16日,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2023年会暨上海教育督导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梅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督学平辉出席论坛年会并致辞。会议邀请多位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人士,共同就“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这一议题开展深入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军文主持了大会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作大会总结。来自各大院校、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近300名人员现场参加了会议。发挥品牌效应,共商教育大计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是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主办的品牌项目。今年论坛聚焦教育督导评价议题,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关心指导。  梅兵在致辞中表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定位要求已经发生里程碑式变化,加之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重大转型发展关键期,以督导评价保障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而迫切。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有力督导和科学评价推动保障教育强国建设,如何监测评估教育强国建设进展与成效,如何推动教育督导评价改革发展,都是重要的学术议题和政策议题,这也是宏观院将教育强国督导评价作为今年论坛年会主题的依据和遵循。她期待,通过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新思想新成果,切实回应政策关切、学术关切和社会关切,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督导评价改革做出实质性贡献。  平辉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聚焦“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主题,抓住了改革关键,切中实践要害,相信研讨成果一定能够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提供更多思想和政策启发。他指出,宏观院多年来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市教委将在部市合作框架下进一步支持宏观院建设发展,期待宏观院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持续强化能力建设,为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富有前瞻、靠谱、管用的政策建议。期待各位领导和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上海教育,帮助上海更好发挥全国教育改革试验田作用。大咖跨界云集,分享深入洞见大会报告环节,论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人士,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深入洞见。★培养强国急需人才,教育督导评价何为★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在高等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应如何定位和发展?如何答好“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何为”这一重要问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作了题为《建设教育强国基本路径职教实践》的报告。她强调,要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角度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创新驱动产业体系建设,没有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是做不到的。评价职业教育,首先要看它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她提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命题。在她看来,中国职业教育要更有力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就必须实现认知、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和理论的系统性、全方位的现代化。  增强教育对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支撑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要义。如何培养更多科技人才,更好攻关“卡脖子”难题,是年会讨论的焦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聚焦高等教育和科技人才问题,作了题为《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构建评价体系》的报告。他指出,科技人才评价的核心,应在于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从遵循客观规律、修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培养极致精神入手。在此过程中,兴趣、责任和好奇心至关重要。适应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需要构建有形显形、无形隐形的评价体系,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形成各类人才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才华的良好生态。  培养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有必要参考域外有益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对德国教育有专深研究,他为论坛带来了题为《质量保障体系下,德国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督导评价机制》的报告,分享了德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价经验。他认为德国教育和实业产业的结合,是通过质量保障体系来确定的,这个质量保障体系起到了督导评价作用。在德国教育传统中,实践性是内在价值追求。在高等教育方面,高校课程的国家认证包含了对职业性的要求,成为确保德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密切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教育方面,“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形塑了行业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产教融合问题。★教育督导评价要在技术方法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有“PISA中国第一人”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侯杰泰教授,长期以来对教育督导评价的技术方法问题有着深入思考和研究。他为论坛带来了题为《大规模评价督导的国际经验与进展》的报告。他以最新的PISA数据为例,清晰地解释了哪些问题设计是意义不大的,而哪些问题设计是有重要启发的。特别是,他分享的PISA团队最近在思考和争论如何在AI背景下对学生素养进行测评的问题,引发了与会者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一直带领团队做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论坛年会上,他为参会者分享了题为《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的大会报告。他认为,科技赋能正在重构教育监测评价体系,突出表现在评价目标、评价信息、评价方式、评价任务与体验、评价过程、评价反馈、评价结果应用、评价决策等多个方面发生明显转向与变革。他认为,智慧监测与评价未来方向是构建学评融合教育评价新理论,创建新型育人环境;深入应用智能评价技术,实现实时评估与过程性评估;深入应用智能评价技术,实现评价方法更新升级;持续攻克智能化测评核心技术难题。★教育督导评价如何回应多元利益诉求★  教育督导评价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治理问题。如何让教育更好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好回应和满足多方诉求,关乎教育强国建设成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作了题为《高中期待什么样的评价督导》的报告,分享了他的深入思考。他认为,当前高中面临国家课程方案落地难、学习方式转变推进难、创新人才培养突破难等困境,因此,在他看来,教育评价督导要在强化国家课程方案实施督查、改革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方式、调整语数外三科高考统一要求、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上着力,由此助力实现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团结和汇聚各方力量。学大教育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金鑫在年会上分享了《构建有利于各方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报告,就高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要让更多教育企业成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者、贡献者这一核心话题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从企业角度看,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和企业需求不匹配、培养目标与选拔机制不匹配、教育投入方向偏重“硬件”轻视“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是教育强国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他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增强教育评价的多主体参与,增强评价方法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探索创新评价模型。聚焦关键议题,交流碰撞思想真知是在持续的交流互动中产生的。聚焦具体问题,专门设置“思想碰撞”环节,邀请拥有不同经验、不同视角的专业人士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对话,是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的鲜明特色。今年论坛年会也不例外,围绕“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这一总的年会主题,在“思想碰撞”环节分别设置了“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理念与重点”“教育督导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教育强国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三个具体议题,每个议题设置以主持人和三位嘉宾,就此展开深入的对话讨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督导评价要有新理念★“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理念与重点”是“思想碰撞”环节的第一个议题。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副主任董辉副教授在主持该议题时所说,没有方向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把教育督导评价的方向和理念辩明理清至关重要。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斌教授聚焦政策评估问题,他认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对重大政策进行评估分析。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结构化和复杂化,以及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更需要对政策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测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杜晓利研究员有多年的参与教育督导经验,她认为,加强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十分关键,她还就当前机构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督导工作做了深入分析。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林炊利,向年会分享了上海有关决策者在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上的相关做法、背后的出发点、面临的困难以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还就从区域督导角度服务强国建设、基于证据的政策评估、督导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教育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对谈,这些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讨论,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把握好教育督导评价改革方向,带来了富有价值的启示。★教育督导评价需要注重方法和技术的创新★  “教育督导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是“思想碰撞”环节的第二个议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主任助理谢晨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杨向东教授,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教育督导评价的议题和挑战。他强调,素养不是知识,素养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在这种新的理解下,评估学校办学质量会面临一些新挑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教育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郑蝉金副教授是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专家,他专门谈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督导评价中的应用问题。作为来自实践一线的决策者,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结合河南本地实际情况,从工作经验层面谈了人口大省教育督导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方法。在交流讨论环节,主持人谢晨以及与会听众与三位嘉宾分别就“课间十分钟”、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破五唯”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互动,一些通过在线收集来的问题也得以被选用讨论,整个思想碰撞环节异彩纷呈。★监测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是教育督导评价的新使命★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不仅仅是讨论教育强国应该有什么样的督导评价,教育强国本身的建设进程也需要督导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余南平教授重点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角度,谈了应该如何理解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和成效,核心观点是,一方面,教育强国的背景要放在国际政治格局下理解,另外一方面,教育强国的成效也要从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实质性影响来评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从国际话语权角度分享了有关教育强国建设进程评估的观点。她认为,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成为教育强国,一个关键的实质性指标是看它对国际教育话语和治理的影响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教授分享了他关于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新成果,指出规模、结构、公平、质量、治理、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维度。在讨论互动环节,嘉宾们就教育强国建设的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指标、硬指标和软指标,以及要不要指标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面向智库发展,储备青年人才宏观院作为高水平智库平台,秉持面向未来智库发展、汇聚多方人才资源的理念,积极与全国有志于从事教育智库研究的青年才俊建立广泛联系,共同推动教育政策研究繁荣发展。此次论坛年会附设了“教育战略智库青年专家交流活动”,于12月17日举行。来自数十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百名优秀人才与会,就做好教育政策研究、与宏观院互动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宏观院执行院长柯政分别作了题为《咨政研究: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咨政建言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报告。交流活动期间,宏观院还发布了教育科技人才数据库共建共享计划。(通讯员:卢威 戴琪)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拟以“教育强国的督导评价”为主题,召开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2023年年会。会议邀请相关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两院院士、知名社会人士和权威专家,深入探讨交流教育强国督导评价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12月16日8:30,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2023)暨上海教育督导论坛在华东师大召开。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梅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督学平辉将为年会发表致辞,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科院院长朱军文主持大会致辞、大会报告环节。重磅嘉宾、论坛议程抢先看  本次年会继续得到新华社支持,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新华社现场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视频号、新华社客户端将为会议提供直播。  欢迎国内外所有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感兴趣的政策决策和执行者、理论研究者、基层实践者以及社会公众预约收看。为营造良好的会场氛围,可在以下时间前往指定地点提前领取会议资料地点: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科学会堂一楼时间:12月15日(星期五)15:00-17:00   12月16日(星期六)7:30-8:15
  •   12月7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事业发展处顾然处长调研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并在宏观院主持召开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大宏观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顾然首先参观了宏观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术版)研制作战室”,询问了解了宏观院开展有组织科研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有关情况。随后,顾然主持召开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介绍会议背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改革发展部副主任、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秘书处执行负责人王秀军汇报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教育事业规划》的相关制定情况。宏观院执行院长、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中心秘书长柯政详细介绍了教育科技人才数字地图项目的研究进展与阶段性科研成果。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领导就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讨论。  顾然处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教育规划部门做了很多推进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拿出勇气和智慧,谋划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百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
  •       2023年12月3日,“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及立法规制研讨会”在华东师大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学学所联合举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学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松鼠AI等10余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深入探讨教育智能化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两项主要议题,分别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影响及挑战”和“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领域应用的立法建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钱冬明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学校办主任张惠虹,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室副主任李辉致辞。张惠虹对到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指出智能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重要发展战略,此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等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定能够深化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李辉指出,上海市科学学所作为智库机构长期服务于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希望就本次会议的议题与各位专家学者达成更深入、更长期的合作。在专家研讨阶段,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本次议题分三个环节进行了发言。第一环节主题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影响及挑战(一)”,由张惠虹主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CT解决方案首席专家张军城指出,AI4S(AI for Science)在解决科学研究最紧迫问题上提供了创新方案,华为在AI应用实践中已经取得多领域的突出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数据使用、算法框架等方面的挑战。松鼠AI联合创始人兼CTO樊星介绍了松鼠AI公司的基本情况,指出大模型应用虽然在准确性、偏见和边界等问题上存在挑战,但未来AI技术在教育领域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江波介绍了华东师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在智能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集中在资源生成、教师工具、学习支架三个方面,会为教师、学生等主体带来深刻变化。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王林辉围绕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发言,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职业替代效应;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类属性对职业替代风险的贡献率最高,职业技能宽度越多则职业可替代风险越低。  第二环节主题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影响及挑战(二)”,由钱冬明主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委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永和从政策文献、领域影响和建议的三个视角,综合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现状、趋势和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在线发言,从教学、学习、教研、评价和管理五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强调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问题的重要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杜婧在线发言,介绍了智能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和挑战,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方面,她强调了内容安全合规、知识产权、教师培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呼吁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好的人工智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委会副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青在线发言,从潜在风险、应对策略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安全和伦理问题,指出了数据隐私、伦理冲突、法律合规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加强数据保护、减少偏见,促进人工智能成为教育的“好助手”。  第三环节主题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就业领域应用的立法建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任海涛主持。联合国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特殊人群、模型歧视方面的争议,并结合世界各国和周边组织的经验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提供建议。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于霄围绕《教育法》中人工智能条款的设计,提出可以扩充受教育权在数字发展层面的内涵、增加鼓励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条款、围绕人工智能重塑新型教育法律责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胡凌景进行了线上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结构将从属地化转向平台化,教育人工智能立法目前应以原则性规范为主,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宜鼓励大于限制。  本次会议开启了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科学学所联合开展“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及立法规制”的联合研究,未来将继续开展系列研究活动,以推动国家AI和教育的有序发展。

院情动态

更多>

加入我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