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举行2019年校庆学术报告(第二场)

时间:2019-11-01设置



金秋十月,为积极响应学校十月校庆活动安排,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和氛围,10月30日下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在物理楼445室举行了校庆学术报告会第二场的活动。宏观院教育治理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卢威、成果传播中心副主任高鸾、博士后朱晓雯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宏观院博士后尚伟伟主持。宏观院副院长郅庭瑾、张文明,宏观院科研人员及各院系研究生、访问学者等参与了交流。


卢威的汇报主题为“大学章程建设如何走出收效不彰的困境—三个维度的反思”。该报告就大学章程建设所面临的突破难问题,站在国际和国内的角度,从三个维度为大学治理提出了建议。报告总结出如今大学章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章程的类型定位不清,二是上位法框限了章程的制度创新空间,三是单位体制对大学运转的影响根深蒂固。面对这三大可能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大学章程的建设需摆脱“运动式改革”、“速成式改革”和“修补式改革”的改革逻辑偏失,应逐步完善章程的顶层设计,明晰章程的类型定位和响应制定程序,破除制约章程创新空间的制度藩篱;深化单位体制改革,进而解除其对大学运转的路径锁定。

高鸾的汇报主题为“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者知识研究”。该报告从国际经验和本土情况分析出发,指出了教师教育者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和学术研究中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严重失衡的问题。通过对本体论、知识论、教师教育者专业本质、专业的教师教育者的知识构成问题的详尽研究及讨论,结合我国教师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师教育者知识应按照两大维度(外在客观知识和内在主观知识维度)进行有效的链接、联系、互动以及转化,逐步形成教师教育者知识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案例,分析我国教师教育者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探讨了教师教育者知识发展的可能性与相关政策支持路径。


朱晓雯的汇报主题为“适老性高等教育:可能与可为”。针对我国逐步兴起的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现状,本报告就适老性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该报告指出,适老性高等教育与人口老龄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相关,分析了适老性高等教育在知识延展、空间扩展、人才汇集等多个维度的发展特征,从不同层面验证明确其需求转向、政策扶持以及社会参与的前瞻性与重要性,以此预测我国适老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建议。

 

最后,宏观院副院长张文明基于自身研究及工作经历,对三位汇报人进行了详细点评。他认为,本场报告会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谁来告诉大学怎么办?”“谁来告诉教师怎么教?”“谁来告诉老年人怎么活?”,汇报内容具有丰富性、特色性及深远性。他希望宏观院全体人员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气氛,不断探索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并进一步挖掘怎样为社会及国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政策建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