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风采|平行论坛①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5-11-02设置

10月18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汇聚了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社会机构近200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领域的前沿话题。

年会以“教育强国战略下学术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为主题,聚焦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思考、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智能时代的学术共同体建设、跨学科融合与学术共同体建设、青年学者与学术共同体的传承等核心议题,设立五个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①: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思考

平行论坛①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红恩副研究员与宁波大学刘希伟教授主持。专家们围绕学术共同体的内涵、价值与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思路。

西南大学赵鑫教授提出,学术共同体是联结个体智慧与集体力量的纽带,需强化学科价值立场与实践方法,增强研究者归属感。首都师范大学魏戈副教授强调“形成性介入”方法论,通过“变革实验室”工具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河南大学王振存教授从战略层面指出,学术共同体应以教育强国为使命,以服务人人出彩为目标,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孙波博士后剖析了当前教育学学术共同体构建的困境,指出存在物质支持乏力、精神支持不足及评价制度不完善等三重挑战,呼吁激发共同体活力。

南京师范大学章乐教授从伦理学视角剖析学术共同体的德性,包括知识共产、价值共守、代际传承与内外包容,呼吁坚守学术志业。深圳大学段从宇教授提出中国特色学术共同体建设需立足国家事业、凝聚组织共识、激发个体能动。宁夏大学杨宇轩博士以华中师范大学制度德育团队为例,总结知识赓续、人才培育与知识转化功能,强调锚定中国知识立场。

渤海大学朱成科教授与西北师范大学高承海教授分别点评,认为学术共同体建设需兼顾理论、实践、精神与制度,推动从有组织科研向有文化科研转变。互动环节中,学者们分享了参与学术共同体的经验,强调其对推动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汇聚多元视角,为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