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宏观院举行博士生月末学术沙龙(第九期) 暨“专项计划”博士生课题项目开题会

时间:2018-03-30设置


2018年3月26日,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简称“宏观院”)举行博士生月末学术沙龙暨“专项计划”博士生课题项目开题会。本次会议由宏观院副院长郅庭瑾教授主持,金忠明、胡耀宗、侯定凯、董轩、范笑仙、李廷洲等六位老师担任点评专家,宏观院全体博士生参加。进行开题汇报的博士生有教育政策学的刘金松、田贤鹏、袁晶,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张帆、尹星星,区域经济学的汪彦。



会议伊始,郅庭瑾副院长对宏观院设立博士生课题项目的背景、目的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立项的同学能够明确研究的立足点和定位,在课题项目开展过程中获得学术科研的成长,并为宏观院提供高质量的政策研究专报。


随后,六位获准立项的博士生分别就各自选题进行了汇报,各位专家依次进行了精彩点评。


刘金松围绕课题《省域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从立论根据、研究设计和预期成果三方面进行了汇报,重点从省域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应该状态及构建、案例省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现状及省级高等教育决策系统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专家们肯定了研究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以下建议:1.应广泛收集研究证据,夯实研究基础;2.理清治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3.增加相关研究理论的阅读。


田贤鹏围绕课题《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思路与方法、框架与内容、重点与创新等五方面进行了汇报,计划重点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理论基础、主导机制、运行考察和整合改进四方面展开具体研究。专家肯定了研究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三方面建议:1.问题要更加聚焦和清晰;2.研究核心内容进一步细化;3.研究理论基础时间跨度大,增强前瞻性和时代感。


张帆围绕课题《“两为主”政策背景下随迁子女择校的结构性困境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小学为例》,从问题意识、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调研进度四方面进行了汇报,聚焦于“两为主”政策与随迁子女“择校”行为间的结构性张力,探讨其“择校”困境。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研究的价值,并提出三方面建议:1.紧跟政策进展,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2.从更复杂、更现实化的视角,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来研究随迁子女教育。3.深入探寻随迁子女结构性困境及政策演变背后的逻辑。


尹星星围绕课题《教育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从问题来源、相关文献回顾、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价值、研究总体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计划七方面进行了汇报,计划重点从教育红利指标的衡量思路与评估、教育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程度、比较区域之间教育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程度的贡献及相关政策建议四方面展开具体研究。专家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选题较大,需要进一步聚焦;2.进一步理清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3.模型计量指标的选取应当更加明确。


汪彦围绕课题《R&D投入对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2006-2016-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研究背景、前期研究、研究设计与进展三方面进行了汇报,重点以上海17家普通高校科研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为核心展开具体研究。专家们肯定了汪彦实证研究完整翔实的论述,认为研究还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1.聚焦研究问题,分析科研创新的影响因素,如何衡量科研创新效率与科研评价导向之间的关系;2.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袁晶围绕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政策变迁研究——基于文本分析之维》,从问题提出、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重难点等七方面进行了汇报,重点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外延与内涵的动态发展、制度变迁特征及其原因剖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专家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明确政策研究范式,聚焦研究问题;2.进一步探寻文本演变背后的逻辑;3.重点阐述高校自主权落实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清晰的政策建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