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宏观院举行博士生月末学术沙龙(第四期)

时间:2017-07-07设置


        2017年6月29日下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举行第四期博士研究生“月末学术沙龙”。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宏观院院长童世骏教授、城市发展研究院曾刚教授、教育学部金忠明教授、宏观院郅庭瑾教授、教育学部侯定凯副教授、胡耀宗副教授、宏观院刘皛专职研究员担任沙龙的点评专家。郅庭瑾教授主持了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由社会学专业张帆、教育技术学专业冯仰存、城市发展研究院宋艳娇老师、教育政策学专业曹燕、区域经济学专业汪彦分别作了题为《日本全纳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移动学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城市规模与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期望与需求分析》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数据空间计量分析》的研究报告。

张帆对日本全纳教育的对象、发展过程和实施现状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日本目前实施的特殊支援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运行机制,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总结了日本全纳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专家点评:1.选题有一定意义,但需要聚焦问题,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2.全纳教育的公平性存在悖反,全纳也需要区别对待。3.全纳教育除了关注弱势儿童,超常发展儿童也需要关注。4.对研究对象进行扩展,关注全纳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问题。


冯仰存对移动学习和学习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采用元分析方法对移动学习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移动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二者有显著差异。专家点评:1.使用大数据需要注意取样的问题,中产家庭普遍对儿童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进行正向引导,而有些家庭放任使用,取得的效果不同。2.定量研究方法可以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和传统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3.在有效性的界定上,明确相关变量因素,更细致的界定数据范围。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缩小题目切入点。


宋艳娇老师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使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probit模型,发现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在不同城市规模中呈现异质性,且对学前教育需求较大。专家点评:1.对城市规模的分类应该明确,最好采用人口、经济规模或行政层级来区分。2.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应该进一步明确,同时考虑当前的教育供给现状,结合起来分析。3.应该把政策现实和需求的矛盾反应出来。


曹燕的研究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期望和教育需求存在哪些差异,如何提高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对象是上海八所高校来自3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76名来华留学生,自主编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外国学生留学选择看中的是高校的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国际化程度、师资力量等,对高校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住宿条件、科研学术条件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城市的发展机遇和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选择来华就读的重要因素。建议是扩大多元化吸引更高层次的留学生,构建基于留学生教育需求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特色学科建设,优化留学生教育结构。专家点评:1.选题有意义,留学生政策应该关注来源地的就业需求,奖学金政策在激励方面是否有偏差,语言的教育培养应该推进。2.留学生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滞后效应,同时应关注留学生教育带来的风险。3.在留学生政策的定位上,如果只强调“一带一路”国家难度较大,应有对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针对性匹配战略。4.在研究工具的使用上,也可以采用案例和深度访谈的形式。


汪彦介绍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的发展背景,选取人力资本、区域创新等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区域空间自相关检验来验证人力资本对创新产出的效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长三角区域创新的驱动要素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内存在有利于创新的正向溢出效应;区域创新是用专利授权量来表征的。从产业结构来看,长三角服务业整体还处于低附加值阶段,区域经济在经济收缩期内表现更好,国际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区域创新造成显著促进作用。专家点评:1.关注人力资本是有意义的,同时可以研究高校的分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2.题目中的三个关键词应明确关系。3.目前我国专利授权量很大,但是专利转换率很低,可以在研究中加入专利转换率这一变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