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周彬:师范性与专业性:时代困境与突围可能

时间:2018-08-28设置

本期推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论坛上的发言全文



【要点】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对“中国首届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高峰论坛”作了简短汇报并发表了“师范性与专业性:时代困境与突围可能”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师范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缺乏配套资源与政策的支持,在培养师范生的问题上面临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矛盾。在教师教育学院自身建设上,一是要明确教师教育是建立在理论支撑上,还是实践需求的回应基础上。二是解决教师教育师范性和专业性定位矛盾,提高生源质量,改革传统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以“学科先行,实践跟进,学术引领”为着力点突破教师教育示范性与专业性困境。


【发言全文】


我们的中国首届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高峰论坛主要有如下几个话题:第一,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教育学院的院长都是首任教师教育学院的院长。全国非师范大学的“985”高校大约只有一两所有教师教育学院。从整个全球的角度来讲,办的好的教师教育学院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反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浙大却没有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范类大学积极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却难以承受教师教育之重,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配套资源的缺乏。任何一个单位资源、人力、政策必须配套才能让一个单位健康成长,而现在教师教育学院却面临资源不充分的困境。


第二,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聘请众多实践教师,师范生到中小学一线锻炼。随即而来的问题是,学生越到一线去是否就越有利于他当老师,那么究竟在大学里面该学什么?去教这些学生的老师,究竟应该是我们大学的老师责任还是让中小学老师来分担我们的责任?


第三,教师教育学院自身建设。教师教育学院的自身建设碰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教育跟教育科学的关系。究竟把教师教育学院建立在理论支撑上,还是应该建立在实践的需求的回应的基础上。如果来自实践需求的回应,就应该给教师教育更多的自主权。二是教师教育学院内部建设的问题。首先是师范性和专业性定位。其次是教师教育学院的使命问题。当教师教育学院聚焦培养高中老师,这就暴露了培养过程中专业性和师范性的矛盾。举例来看,2016年人大附中招聘的公示中可以看到,招聘的所有人里没有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上海中学党组织某次联合活动中,十个老师中有三个是北大毕业的。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培养老师还是不是师范大学的事,或者说师范大学还能不能培养“大师”。以前师范大学还有提前批录取,基本上当时进华师大的分数线跟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持平的。到现在为止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种综合大学的扩招以及平行志愿的使用,使得师范大学面临生源急剧下滑的问题。生源质量下滑的集中表现是专业的缺失。专业缺失的补救并不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而是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并不能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科学保障。


为了弥合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割裂,美国斯坦福大学舒尔曼教授在学科知识、教学知识之外,还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CK)”,这是老师通过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重组后,将学科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且适用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知识。这是一种整合教学实践并反思教学思路而形成的知识。学科是原料,教育学是调料,PCK就是一道菜,我们往往把“原料”忽略了。总的来说,师范性和专业性的矛盾,主要是学科越强,对教育学的吸纳就越强大。所以,学科先行,实践跟进,学术引领才是突破教师教育示范性与专业性困境的前进方向。


这是作者于2018年5月1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论坛”暨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讨会上的发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