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李良彬:写好梁山奋进之笔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时间:2018-08-14设置

本期推送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李良彬分论坛一“新时代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论坛上的发言全文



【要点】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李良彬向大家通报了凉山教育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对国家和各个机构关心凉山教育的感恩之情。凉山通过加大投入、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创新解决有针对性的问题、落实国家及省州相关政策的资助、控辍保学、补充教师数量等方式改革当地教育。但仍存在任务艰巨、均衡难、资金缺口大、编制不足等问题。李良彬局长表达了打脱贫攻坚持久战的决心,力争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贫困学生资助等政策的落实。


【发言全文】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四川凉山州地区,首先感谢组委会让我能有机会向各位汇报凉山教育的基本情况,也感谢大家倾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今年2月11日,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四川,来到大凉山,透露出三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实施精准脱贫2020年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历史过程中,不让一户一人掉队。二是体现了一种态度,脱贫特别是教育脱贫工作,一定要盯着做,反复做。第三是中南海始终和边远的贫困群众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作为代表,来自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的教育工作者,也很受鼓舞,深表谢意。


凉山是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特殊形态的地区,有三大特殊州情,首先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区,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这是三大特殊州情,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这些照片都是总书记对我们深度贫困地区申请的牵挂和关心,和对老百姓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我们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6县1市,总人口521.29万,彝族占52.89%,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书写彝海结盟等光辉历史,开创了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凉山具有五大资源优势,一个是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矿产、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这些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全州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贫困人口还很多,贫困程度还很深,我们17个县市有11个民族聚居县都是国家的深度贫困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达4.1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8.9%。贫困人口有94.2万人,还有49.1万人没有脱贫,其中有27.37万人还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11个贫困县均不通高速公路,3441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办学条件达标率不到5%。我们不少家庭因毒因病多生超生致贫返贫,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这是全州的基本情况。


这些年以来,凉山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习总书记到凉山以后,我们财政部的领导、教育部的领导以及华师大的领导,都先后深入到凉山调研视察民族教育工作,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关心。目前我们全州各级各类学校1573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110个,学生的情况在校学生113.56万,学前教育的学生24.57万人,毛入园率为83.4%,义务教育学生78.79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2%、97.39%,我们的教师目前教职工5.5万人,专任教师接近5万人。我刚才听了闵行区的局长介绍,他们的学生很多,老师就一万多人,一会儿我简单说一下师生比教师编制不足问题非常突出。


第二,简要说一下推进凉山教育改革发展的做法。第一个是切实加大投入。第二是统筹发展好各类教育,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四月份我们教育部的领导和财政部的领导到了大凉山,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一方面感到民族地区受党和国家政策的惠泽,学生“进得来”的问题解决了,反过来“住不下”的问题都显现出来了。第三是创新实施一村一幼计划问题逐步化解,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一些领导到了大凉山,我们一村一幼计划重点解决让我们的一家孩子从小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过好语言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是落实好国家及省州教育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到人。第五是重点落实控辍保学,在我们那里学生不上学外出务工,甚至一些格斗孤儿事件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实行六长责任制等等,保证我们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补充教师的数量,落实好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实施好人才强教战略,落实教育对口帮扶,广东的佛山、珠海等等一些地区,都对我们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班额大。陈宝生部长提出在今年要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任务非常艰巨,住不下的问题也很突出,平均一个床位要住1.5个孩子,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一个床位要住两个人,教室里面一张桌子要坐两个孩子,这些都是在城镇很严重的问题。第三个是均衡难,第四个是资金的缺口还很大。均衡难体现在目前我们17个县市,只有6个县市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以办学条件,改善难度还很大。我们有资金测算缺的资金还很多。编制我们全州才一万个教师编制,我们跟教育部汇报提出了能不能够通过区域性调整来补充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最后,我们想一定要把教育始终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落实好乡乡有标准化学校,村村有学前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持续发力,力争教育水平接近平均水平,为摆脱贫困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这是作者于2018年5月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论坛”暨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讨会分论坛一“新时代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论坛上的发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