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分论坛一“新时代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论坛举行

时间:2018-05-15设置


为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5月11-12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论坛暨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承办了此次论坛,以及分论坛一“新时代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论坛。

“新时代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专题论坛聚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从政府管理层面、学校实践层面、学者学理层面开展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建议。有7位嘉宾论坛上做了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授和教育学部科研部主任柯政教授主持了论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李蔚作了“上海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思考”的发言。她指出,上海高校青年师资队伍面临着整体人才政策与外省市相比不具竞争力、吸引力,外部生活环境与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初期不太匹配等问题。上海要直面这些导致人才断层的问题,要加快出台政策,包括:健全人才计划的支持体系;提高人才计划的支持额度,扩大支持范围;努力搭建人才引进的平台,助力高校人才的引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快一流人才的成长;职称评审权下放;优化环境,解决高校人才的后顾之忧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周建松分享了该校老中青教师队伍培育体系的许多宝贵和独特的经验。并指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一个共同体视阈下,从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兼具的高等和职业性的特性出发,认为高等职业院校要有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要按职教规律办学,高等职业教育要有企业理念管理等。

上海市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作了“当前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几点反思”的发言。她指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高校教师工作状态存在行政、科研繁琐交叉,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教师的考察也多侧重科研成果等指标,忽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基本“津贴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人才引进上,倾向于外来人才,未能真正发挥人才的真正价值和作用,等。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作了“新时代教师培养和发展现状与机制建设”的发言。她用详实的数据分享了闵行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标志性指标;优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需要建立多通道成长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李良彬向大家通报了凉山教育的基本情况。凉山属于”三州三区”地区,近几年通过领导重视、加大投入、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创新解决有针对性的问题、落实国家及省州相关政策的资助、控辍保学、补充教师数量等方式改革当地教育。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局长王轶强分享了市南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主要有效能融合、机构融合以及服务融合三个方面。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市教师发展协作联盟副主任吴国平作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状况与政策建议”的发言。以扎实的调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上海市15227位样本教师“工作满意度”“专业认同”“个人效能感”“专业发展”“工作生活状态”“健康状态”等6大领域的问题。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存在职业认同感和疲惫感并存、对学校管理总体认同和部分完全不认同并存、职业倦怠感和较低的收入满意度并存、进修机会充足和培训效果不佳并存、工作生活矛盾和堪忧的健康状况并存的问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