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世骏:为新时代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间:2018-09-29设置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阐述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根本目标时,首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个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很快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在全国城乡普遍走出贫困的条件下进行下一代教育,在中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对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后小康社会”的教育事业既是莫大幸运,也有特殊挑战,其中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下一代在享受已有收获的同时,既不忘却前人的耕耘,也不畏惧未来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使学生们“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以说是把德智体美的要求也包含在内了。“诚实劳动”是德育的要求,“辛勤劳动”同时也体现了体育的要求,而“创造性劳动”则不仅要求有奉献精神、有健康体魄,而且要求把对于客观规律的日益广泛和深刻的认识,运用于超越人类尺度而按照各物种尺度来不断创造,并且在人“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获得美的享受。要实现这样一种育人目标,必须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会讲话中提到的相应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但与“教什么”和“怎样教”至少同样重要的,是“谁来教”;要使学生们“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们的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劳动;校园里辛勤、诚实、创造性地工作着的老师们,对学生们来说,是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人生榜样和成长坐标。

文章摘自|《中国教育报》( 2018年09月14日 03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