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他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是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2019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第一次颁授了“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三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为广大教师树起了精神坐标。颁授“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旗帜,增强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敦促、激励广大教师以“人民教育家”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教书育人,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际行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师重教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优先谋划教师队伍,优先投入教师所需,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增加教育惩戒权,增进教师福祉,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机制,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文化氛围,将尊师、爱师、敬师充分转化为行动自觉。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要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的继承与发展。1957 年,劳动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方针,与德育、智育、体育辩证结合,旨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当前,中国社会迈入新时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的劳动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普惠性学前教育成为2019年社会媒体关注的一大热点。 “普惠”代表着普遍性、非歧视性和给予性特点。普惠性学前教育更突出地关注:是否为大众均等地提供了更多的入托入幼机会;是否基于政府给予性特点合理定价与收费;是否提供有质量保障的教育品质,包括合格的师资、符合标准的场地以及办园所必需的财物等。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通过政府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有利于改善落后地区的面貌,有利于改进社会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019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任务为: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考核和督导评估,强化近视防控工作责任制。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五育并举,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要通过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理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体现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也提示我们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做大优质教育的“蛋糕”,并通过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做强师资力量、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强化从严治校等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其核心是扎根中国大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充分考量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并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面向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使命,教育现代化要承担支撑和引领的重要职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现代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