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 | 宏观院举行上海市公办民办教师流动问题座谈会

时间:2019-03-11设置

2019年2月28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举行“上海市公办民办教师流动座谈会”,上海市教委、部分区教育局领导,民办学校校长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围绕公办民办教师流动的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专了题研讨。



宏观院副院长郅庭瑾首先向与会的市教委领导、区教育局领导及民办学校校长介绍了座谈会的背景与目的,并简单介绍了宏观院的职能与前期成果。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调研员沈燕认为,对公办民办教师流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体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上海市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注重机制创新,做出系列探索。


上海市教委民办教育处季秋瑜介绍了上海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的相关举措,并指出了目前民办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巍介绍了杨浦区教师流动的情况及主要举措,指出民办学校发展的困难在于教师退休后的待遇保障等。


徐汇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戈伟介绍了徐汇区教师流动的情况,该区主要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和委托管理等方式推动公民办教师流动,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民办学校校长们从自身实践出发,提出了教师流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改进建议。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张建中认为,稳定教师队伍是民办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办学理念、事业发展、人文感情、薪资待遇上做好工作,留住优秀教师。民办学校在享受政府扶持时,也应主动承担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认为,民办学校需要主动为教师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健全培训系统、完善教职工子女入学优惠举措、创新校内自评体系等方式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校长徐翔表示,政府在职称评审、专业发展上对民办学校给予了很多支持,很多家长选择民办学校更多是出于对家庭投入产出、性价比的考量。


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副校长张君结合本校实际,认为受编制影响,民办学校在招聘时处于劣势,相对较低的收费使得无法支撑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


与会代表从不同视角,为进一步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为宏观院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事实依据。


宏观院成果传播中心主任范笑仙、教育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廷洲、副研究员卢威及部分研究人员一同出席了会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