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 | 基础教育中的HSE:健康·安全·环境视角

时间:2021-04-29设置


2021年4月2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举办了第29期博士生学术沙龙,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雷博士围绕“基础教育中的HSE管理体系”作了主题演讲。宏观院副院长张文明参与对谈,宏观院院长助理刘皛主持沙龙。



张区长从教育实践者、教育行政主管者、教育问题观察者的多元视角分享了对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他首先围绕教育领域的“内卷”现象讨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家长焦虑、校外补习、教育KPI的使用、“摇号公平”、以及全学段政策连贯性等问题,提出教育的恶性竞争不完全是资源问题,更是管理和理念问题。


接下来,张区长与师生们分享了开展教育现实问题研究的方法。深入教育实践一线观察、访谈、参与实践是他常用的研究方法,比如走进校园随机听课,与师生共同上课、共进午餐,以及与校长、老师、家长面对面访谈等,这对于了解真实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质性研究获得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历史数据,例如,经济条件与绿色办学指标的解释率、中高考成绩分布数据、高中生选科分布数据等,进行基于数据的纵向量化分析,可以保障研究的科学性,扩展质性研究结果的解释力与信效度。



张区长结合虹口区的实践举措,分享了他对人才培养面临的几对关系的思考与见解。他强调,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师”与“大楼”、“外地”与“外国”的关系值得教育研究者持续关注;基础教育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仍是制约人才培养效能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区长借用工程领域的HSE管理体系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介绍了HSE(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指出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融合管理体系能够科学系统地将机构、职责、措施、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管理体系。这种发源于工程领域的管理体系可以为研究者分析探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诸多现象提供思维框架。例如,在健康维度,从中小学生体质、餐食、视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引发关于体育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性反思;在安全维度,从看得见的人身安全到看不见的心理安全现象,可以引发关于教师性别比例、专题性课程建设、知行联动课程操作模式等方面的专业性反思;在环境维度,理化科目弱选、家长全权委托培训机构育儿、劳动教育被形式化等现象,可以引发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元育人观念的专业性反思。张区长指出,HSE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帮助管理者从“见物不见人”进步到“见物又见人”,其背后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对深化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最后,张区长还以博士生家长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并提出十条家庭教育促进孩子成长的可行建议:信任孩子、信任家长自己、形成规律、以规律促效率、全面陪伴、形成共同符号意义、鼓励勇敢与自信、鼓励爱好与合群协作、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劳动、敢于不追求功利地竞争。



在沙龙的对谈环节,张文明教授与张雷副区长就教育领域 “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讨论。张文明教授说,HSE体现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有重要意义,它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交叉的视角和方法。例如,HSE为分析教育内卷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它通过揭示教育现象背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解构具体的内卷现象,形成对教育政策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针对张区长关于“摇号公平”现象的反思,张文明教授探讨了此现象背后所暗示的教育现代化困境,当摇号这种原始的方式无奈地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优解时,是否意味着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本身已经迫在眉睫。



在沙龙的交流环节,张区长与宏观院博士生就上海市高中招考新政引发的教育空间规划与教育均衡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交流。张区长指出,上海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方式给予了区政府在实现教育均衡上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实现标准性与适切性相统一的制度保障,但区际竞争同样也可能带来“内卷”,从而对宏观层面的教育均衡产生反作用力。因此,需要区级政府用审慎而专业的态度去应对现实当中的问题。义务教育规划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硬件层面“物”的均衡,而在于软件层面如教师流动等“人”的均衡,固化的人员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义务教育规划的实现效果。因此,软件层面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改革是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