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举行第20期博士生学术沙龙,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尹后庆为博士生们作了题为“教育的理想与追求”的学术讲座。宏观院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皛博士主持沙龙。
尹后庆有三十多年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是若干次中央和地方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发展重大转折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结合过去几十年的个人经历和工作经验,分享了对我国教育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
尹后庆以本世纪初上海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改革为案例,和同学们探讨了从制定规划到设计制度、设计政策,最终推动改革的教育行政工作思路。他分析了2007年前后上海市新一轮学前教育入园高峰即将到来时所面临的幼儿园资源紧缺问题,详细介绍了当时教育行政部门三步走的应对策略和长远规划。第一步从宏观上调整强化了政府职能,明确学前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部分;第二步及时预测户籍人口增长以及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将带来的学前入园高峰,深入分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步完善政策设计,创新体制与机制,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幼儿园舍建设和资源配置。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对推动上海市学前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结合具体的决策事件,尹后庆深入剖析了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工作者,如何才能冷静、客观、务实地开展工作。他认为首先需要切实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才能预测未来,未雨绸缪。其次,应当把握当下,面对危机敏锐反应的同时冷静应对。最终才能立足上海,放眼世界,作出面向未来的审慎改革。
在总结教育行政工作生涯时,尹后庆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他希望教育行政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也能够体验到教育工作的神圣和乐趣,能将中小学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能够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者,校长拥有更强的课程领导力,学校提供更多让学生获得丰富人生体验的课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把自己的教育生涯作为永不毕业的人生。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结合沙龙主题和个人研究方向展开热烈讨论,尹后庆围绕上海市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人才积分落户政策、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校内、校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回应了师生们的疑惑。
最后,尹后庆对同学们提出希冀与要求,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在宏观上把握本领域的历史走向,在宽广的历史跨度中判断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能够透彻地洞察微观运行,敏锐地发现微观问题,最终真正撬动起上下结合的教育改革杠杆。
宏观院副院长钱冬明及部分科研人员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