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在线观看!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2022年)取得圆满成功

时间:2022-11-23设置

  11月18日,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202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昌亚司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王平主任向年会发表致辞。本次年会得到了新华社的大力支持,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新华社现场云提供了直播服务。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梅兵主持了大会致辞,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顾红亮主持了大会报告,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做了大会总结。有100多位专家、师生在线下参加了本次会议,直播平台后台数据显示,线上浏览人数超过33万。


年会得到了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与高度肯定


  宏观院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教育智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上海市教委是宏观院的直接指导部门。本次年会得到了他们的全程有力支持。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昌亚司长为大会致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昌亚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宏观院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智库,近年来深度服务国家教育决策,努力为破解教育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政策方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是宏观院为发挥高端智库的功能,而重点打造的全国性的品牌论坛。本次年会以“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昌亚司长在致辞中也对共同富裕背景中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三方面的意见,为会议开启了先声。最后,他还号召各位嘉宾、专家通过宏观院为教育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为大会致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王平主任在致辞中也对宏观院以及本次年会给予了非常高的肯定。他指出,新一轮部市共建协议和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把“深化共建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写入文本,并依托宏观院开展了部市共建重点任务的前期研究。他对宏观院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在部市共建框架下一如既往支持宏观院建设发展,会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等部门,用好宏观院平台,发挥宏观院作用,同时期待宏观院更加积极主动,聚焦国家和上海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改革发展的难点以及社会重大关切等开展深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宏观院院长梅兵主持大会致辞



汇聚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引领


  在报告阶段,大会邀请教育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和公共政策等各学科权威专家以及相关专家型领导,讨论交流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

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做大会报告


  浙江省是国家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本次年会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成岳冲副省长做大会报告。成副省长以“教育推进共同富裕:浙江的做法与思考”为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教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需要教育作为保障。浙江省围绕优质均衡目标、突显产教融合、采取超常规举措、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与强化数字赋能等方面逐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省进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做大会报告


 无论是推进共同富裕还是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本次会议也特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向大会做报告。鲁昕副部长以“共同富裕:职业教育的贡献与使命”为题,着重从“二十大新部署”、“职业教育的历史贡献”、“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紧盯产业的涵盖1349个专业的新版职教专业目录,进而从新方位、新格局、新使命、新价值、新概念、新语系、新生态等角度阐述现代化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做大会报告


  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是教育强国研究的重要代表性专家。他以“我国离教育强国还有多远”为题,阐明了教育强国本质上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能够全面地确保人的现代性增长。他指出,虽然我国教育近几年表现出较好的持续发展,但与世界教育强国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应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做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是新型高端智库的代表,院长姚洋是著名经济学家,发表过诸多关于教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他在本次年会上,从教育公平角度论述了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的思考。姚洋院长认为共同富裕本质上是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政策实施时应重点关注收入没有赶上经济增长速度的那部分低收入群体。要推进共同富裕,不能简单做再分配,共同富裕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同时,他还指出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仍然严重,主要体现在教育代际流动性下降、城乡教育差距仍然显著等,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在制度层面推动教育公平。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做大会报告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也是华东师大哲学系的教授,还是宏观院的首任院长。他以“教育要为人民的‘精神富有’做出新贡献”为题,从哲学视角思考教育如何助力共同富裕。他认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童校长强调,我们现在处在富而教之的阶段,此后应进一步考虑教而贵之,即通过教育让个体更有尊严。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做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也是新型高端智库的另一个典型代表。院长胡鞍钢也非常关心教育问题,在本次年会上,他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为题,指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不同于西方,他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和中华文化因素两个重要特征,其本质应是人民的现代化,应投资于人民。必须超前发展教育,发挥它的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积累性功能,从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大学社科学部副主任顾建民做大会报告


  浙江大学社科学部副主任顾建民是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发展阶段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研究”的首席专家。他在本次年会上,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的报告。顾建民教授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本质要求,其中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高等教育应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正义,通过数字赋能推进教育数字化,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做大会报告


  上午的大会报告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的“教育强国的未来要求”报告收尾。袁振国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对教育强国的研究,不能只是着眼于从过去经验中或者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总结提炼指标,而是要面向未来,要从推进共同富裕以及数字时代来临的背景中来思考教育强国应该是什么样。据此,他提出要从教育的广度、深度、高度、绵延度四个方面思考教育强国的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红亮主持大会报告板块


聚焦关键议题,激发思想碰撞


  一个好的论坛是不能没有思想碰撞的。为了增加论坛的思想性、互动性,本次年会特设“思想碰撞”板块,围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人口和人才基础”“教育强国推动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四个关键话题。每个话题确定一位主持人和三四位嘉宾,在一个小时内,采取主题陈述、专家互动、回答提问等多种形式。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专题,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友超主持。他指出,二十大报告提炼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特征、九条本质要求,这是重大理论创新。北京开放大学校长、教授褚宏启提出,真正的强大是以创新能力为前提的,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加强民主、自由、宽松的育人环境来培育这种创新能力。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高书国在对全球教育现代化进行四种模式区分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世清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从来不是就教育而谈教育,而是站在整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视角去思考教育应该放在什么样位置。在互动环节,专家们讨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概念是否可以成立、教育强国建设的加速度从哪里来、教育的新赛道在哪里、怎么把我们的特色变成高质量等重要理论问题。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人口和人才基础”专题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担任主持人。她指出,教育强国建设除了要弄清楚教育强国的思想内涵之外,还必须要考虑人口问题和人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范国睿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结合他自己对国家人口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教育资源如何配置、如何缓解生育焦虑等方面提出了观点。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教授认为,教育资源配置要在把握和尊重人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鼓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市之间能够进行协同共享。在讨论阶段,各专家讨论了如何根据人口变动趋势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与人口政策怎么协同配合、怎么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等问题。


  “教育强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话题由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斌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认为,大家对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作用给予了很高的权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即知识改变命运。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刚建议在研究教育对共同富裕的作用中,要引入生命历程视角。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曹妍基于教育改善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认为,早期教育质量会对收入差距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讨论阶段,黄斌教授抛出了一个“相比其他因素,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独特性是什么”的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主持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专题。她认为之前学术界和政策界都很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同富裕关联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万明钢认为,要保持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民族教育的体系建设是一个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认为,传统的关于教育与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的认识,包括民族教育的问题,也需要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而进行更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包刚升,讨论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的角色和功能,认为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对于铸牢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教授巴战龙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变迁和话语沿革,认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要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和理论底气。各专家也对怎么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做大会总结



共享优质资源,扶植全国优秀青年学者


  为更好地培养和发现一批对智库研究有热情、有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本次论坛设置了教育战略智库青年专家交流环节。论坛通过专家推荐和青年人才自荐的方式,面向全国遴选参会者。最终向51名青年学者发出参会邀请。这些青年学者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学者类型多样,既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所属学科不仅有教育学,也有心理学、公共管理、体育学、经济学、人口学等;既有咨政研究经历丰富的青年学者,也有刚从事咨政研究的后起之秀。


  教育战略智库青年专家交流会议于17日下午和19日上午召开。会议除了对年会议题以及嘉宾报告进行深度讨论交流之外,还邀请了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以及上海市教委研究室主任林炊利,做了“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战略”的辅导报告。


  “这是一次极其令人难忘的会议!不仅在于会议的高层次、高质量,更在于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的国家意识和宽大胸怀,他把用心支持全国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这很让人动容”,参加了本次会议年会和青年专家交流会议的安徽工业大学副研究员王务均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非常高的认可。

返回原图
/